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

开远人才信息网 开远:人才赋能筑就产业发展新“稻”路 开远人才市场招聘信息

  近年来,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开远市充分发挥本土人才影响,把人才引领影响嵌入“党组织+公司+基地…

  近年来,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开远市充分发挥本土人才影响,把人才引领影响嵌入“党组织+公司+基地+合作社+农户+订单”模式,因地制宜引进种植优质稻谷品种“云恢290”,以人才赋能产业集聚、科技创新,推动规模化种植、产业化进步。

  以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为基础,开远市充分发挥人才示范带头影响,推动人才资源、进步资源串点成线,以线带面实现规模化种植。依托卧龙优质稻专业合作社联合社,以乡土人才组织带头、种植能手示范带动,进步社员300余户,年生产稻谷达1万余吨,去年生产原种21万公斤,辐射周边县市及文山州等地种植优质稻,成为红河州“云恢290”水稻主要种植区。

  当地着力构建“政府主导+专门机构+多方资源”稻米人才教育培训体系,邀请乡村振兴人才服务团、科技特派员与乡土人才“结对子”,累计开展各类培训200余期2万余人次,培育乡土能人、稻米人才2000余人,卧龙米业公司农民田间学校荣获“全国杰出农民田间学校”等称号,“卧龙谷”“泸江谷”品牌入选云南省“绿色云品”产品品牌目录名单。

  以校企合作为抓手,全市充分撬动省内外人才资源,引校进厂、引企入村,推动人才资源向一线聚集,促进稳产与增收有效衔接。发挥银发人才优势,通过“银发牵线”邀请浙江大学教授、中国社科院研究员、省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研究院专家等入驻,打造田间地头的“科研所”和群众家门口的“科普站”,促成红河州首家民族级科技小院——云南开远香软米科技小院落地。打造“云南省现代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基地”,创新“云恢290提纯复壮及推广利用”等技术,亩产提升100%以上。与省粮油科学研究院合作研发专利新技术——“优质米加工全低温调质强化工艺”,出米率达60%,并有效保留营养物质,将保质期从半年延长至1年。

  坚持以人才链赋能产业链,开远市加快产才融合,畅通产业链上下游,推动产品变商品、产出变产业。以线上延伸补齐销售链,组建专业营销人才团队,在省州内各县市及北京、上海等地设立10余家销售网点,在淘宝、京东、抖音等电商平台同步销售,去年线上线下累计销售额2000万元。以三产融合拓展文旅链,联合市管专家、银发人才等队伍,打造“云南省粮食安全科普教育基地”,建成卧龙谷粮食博物馆、农耕用具科普场地、农耕文化体验餐厅等,开发“农耕文化+乡村旅游+研学基地”一日游项目,开展以米文化为主的农耕文化操作体验活动,卧龙米业农耕文化操作营地被命名为“民族农耕文化操作营地”,成为全国首批云南省唯一的农耕文化操作营地。

  云南网记者饶勇通讯员兰茜

来源:云南网

版权声明
返回顶部